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2024年5月,新浪财经调研万名大学生显示,在监管部门、金融机构、学生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下,大学生校园消费金融领域已经走向规范。非法校园贷和过度消费情况退潮,其中97%被访大学生表示未接触过非法校园贷,这表示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可喜局面正在发生。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和普惠金融的普及,以及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和信贷需求的增长,面向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快速发展。此前,由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、缺乏规范,风险防御意识和社会经验都相对缺乏的大学生,容易落入“不良校园贷”的陷阱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银保监会联合教育部、公安部、央行等五部委,于2021年2月重磅出击,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审慎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,建立完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。
《通知》中明确,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,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、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。随着银行、消金公司等正规持牌机构的加入,“良币驱逐劣币”让大学生能便捷地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。新浪《2024大学生消费金融认知和使用情况调研》显示,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更趋理性,八成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的同时有自己的储蓄和理财,而98%的大学生会有意控制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和使用额度。
据了解,97%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高利率的非法校园贷产品;99%的大学生表示,如果有正规消费金融产品可供选择,就不会选择高利率的非法校园贷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3%有使用过非法校园贷的大学生中,“正规消费金融无法申请或授信额度较低,无法满足日常需求”和“遇到大额用的需求,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,不得不用”,是最主要的两项原因。这显示,提供正规消费金融服务,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,是避免非法校园贷泛滥的重要保障。
近94%的大学生认同大学生有合理使用信用卡、花呗等正规持牌消费金融产品的需求。35%的大学生表示“应该让自己选择是否使用,不能一刀切关闭”。
过去三年,监管部门和持牌金融机构针对校园消费金融采取了一系列定制化、规范化的风险管理举措,也获得了大学生群体的认可。
73%的大学生感知到“加强了校园宣传,科普相关金融知识”,65%的大学生感知到“花呗可以自主做额度管理,并通过账单助手做消费提醒”等规范措施。48.6%的大学生感知到机构对大学生额度的控制,“信用卡及花呗对大学生的授信额度相比职场人士平均更低”。48%的大学生感知到“比较清晰地展示了产品重要信息,包括利率、还款期限、完整账单等”。
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:“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是客观存在的,早年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存在乱象,其中也包括正规金融服务没有及时跟上的原因。”
他认为,“偏门”要堵严、堵实,这一点这几年已经做得很好了,但“正门”也要开大、开好,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。此外,需要鼓励和引导银行、消金公司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,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、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的同时,做好大学生的金融科普教育,并为大学生提供理性消费管理工具,这也是持牌金融机构应尽的责任。(李记)